信息学院 五育融合筑根基思政铸魂育新人_学院活动_学工在线 学工在线

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» 学院活动» 信息学院 五育融合筑根基思政铸魂育新人

信息学院 五育融合筑根基思政铸魂育新人

作者:李培铨     来源:信息学院    发布日期:2025-09-22     浏览次数:

信息工程学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紧扣“立德树人”根本任务,以“五育并举、融合育人”为核心,依托学院团委、学生会打造覆盖德、智、体、美、劳五大维度的“大思政”实践课堂。从榜样精神浸润心灵到知识海洋探索求真,从运动赛场锤炼意志到术创作滋养情怀,再到劳动实践砥砺品格,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涵养“德才兼备、知行合一”素养,实现从“知识吸收”到“能力输出”的全面成长,为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筑牢基础。

以德铸魂厚植家国赤子情

构建“理论学习+榜样引领+实践转化”的三维育人体系。一是打造“感动中国人物”沉浸式讲堂,精选张桂梅、黄文秀等典型案例,整合视频、文字、媒体评论形成“榜样学习包”,让学生直观感知榜样精神。二是以通过政治理论学习、团组织生活会等“分组研讨+心得互评”深化学习,学子围绕榜样事迹交流,在思想碰撞中读懂“教育报国”赤诚与“青年担当”重量;结合讲堂认知触摸国家发展脉搏,将个人理想与国家需求相连,推动使命感从“被动感知”转为“主动担当”。三是通过社会实践、志愿服务、朋辈榜样说等打破单向灌输,通过用平实语言讲先进人物的生活与追梦故事,学生在服务中践行榜样精神,引导青年学子主动思考“以榜样为镜”,实现德育从“要我学”到“我要学”的转变,提升教育感染力。

以智启思练就专业硬本领

针对学子“想学习缺规划、有困惑少指引”的需求,学院构建“党建+学业帮扶”双轨智育平台。组建“党员先锋+优秀学长”帮扶队伍,成立学习互助小组,同步成立学习互助小组,精准对接学业困难、备考迷茫等需求,通过“一对一答疑解惑+小组共学研讨”的模式,靶向破解学习难点,让帮扶更具针对性。二是“五育融合云端行”打卡活动按“专业巩固、考研备考、技能提升”分类推进,学子每日分享学习成果,有人系统梳理《数据结构》逻辑脉络,用思维导图呈现四大数据结构差异;有人总结Web前端技术要点,笔记标注精准入微。团委每日点评优秀作品,营造“比学赶超”氛围,全程打卡完成率超85%。三是聚焦学生成长关键节点,举办“竞赛科研、升学规划、就业准备”三场专题分享会,“过来人”结合自身经历分享干货。从数学建模备赛的实战技巧,到CCF论文投稿的全流程经验,每一条建议都直击需求痛点。22级学生孙航宇说:“学长分享的考研408复习计划,让我的备考之路更加清晰。”

以体强心锤炼坚毅好品格

学院构建“融思维、融习惯、融成长”一体化体育育人路径,全方位助力学生发展:一是以运动队考核制度、“阳光体育”奖励办法规范管理、激发热情,依托“点亮・赋能”训练营开展同心击鼓等素质拓展,平衡体能与心理挑战以提升思维与专注力,再通过趣味运动会等“本研贯通”活动,推动本研交流与导学和谐,实现身心脑立体发展。二是依托校园智慧体育平台,以冬训、春训、日常打卡建长效运动模式,引导学生以锻炼“投资”健康,同时搭建院系赛事平台、发挥体育辅导员作用,助力学生获各项赛事奖项,更以“一带二、二带三”试点引导学生培养运动爱好,推动“被动锻炼”转“主动参与”,营造全员运动氛围。三是聚焦个性化需求,为BMI≥28学生设减脂训练营,凭科学计划助学生实现“瘦40斤”“带动舍友锻炼”等改变,借“我喜欢的运动员”故事征集让学生感受运动力量,再以“体育+宣传”模式推广赛事、成果与“体育之星”,用体育精神涵养素质、明晰规划,为学生成才注入青春动能。

以美塑行涵养审美真素养

秉持“以美育人、以文化人”核心理念,学院紧扣“科技赋能术、文化涵养审美”主线,以“科技+艺术+文化”为纽带,构建覆盖创作、展示、体验的多元美育平台。一方面,深耕“科技与美”的融合创新。举办“AI绘权益”创意活动,学子用AI工具将校园观察可视化。从“自动售卖机的便民服务”到“食堂工作人员的暖心举动”,每幅画作搭配文字解析,既展现科技的创作力,更让前沿技术与校园温情同频共振,赋予科技人文温度。举办“信息之光”海报创作,以“科技蓝”凸显专业特色,用时间轴串联学院科研突破,借画面定格学术、实践精彩瞬间,字色交织间满含学子对学院的自豪与对专业的憧憬。另一方面,聚焦“文化与美”的实践传承。同步推进“千隅探趣”文化寻访与“青春艺彩”创意实践。在“千隅探趣”项目中,学生们用镜头捕捉故乡的烟火气息,以文字挖掘景致背后的文化根源,使乡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。而在“青春艺彩”项目中,通过设置歌唱、绘画、表演等挑战,鼓励学生们将青春的灵感转化为具体的艺术作品,让创意在实践中绽放。

以劳砺志 深耕实践育新才

学院立足信息学科与农科优势,以“实践为基、劳动铸魂”构建劳动育人体系,将劳动教育融入“社会服务+专业实践+文明创建”三大场景。一是组建“信息助农”“社区智服”志愿服务队,百余学子借“三下乡”实践扎根乡村,学子们或蹲守田间调试物联网监测设备、助力智慧农业,或手把手教社区老人查农技资讯、修家电网络,用信息技术为劳动注入“智慧温度”。二是联合美团、纽扣、汇丰科技、汉得等10余家企业打造专业实践的“劳动课堂”,推动学子参与软件开发、数据处理、智慧农业云平台建设等岗位实习,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。三是开展文明宿舍、文明教室、文明实验室创建工程。宿舍里叠出整齐被褥、摆好专业书籍,教室中课后擦净黑板、归位桌椅,实验室里校准仪器、备份科研数据,学子们在点滴劳动中把严谨刻进日常、让责任融入习惯。从田间地头的“科技助农”到企业车间的“专业攻坚”,再到校园角落的“细微践行”,学院让劳动育人既有“农科+信息”的独特印记,更有“知行合一”的生动实践,为培养“懂农业、善信息、爱劳动”的新时代人才注入强劲动能,让劳动精神在学子心中扎根、在实践中闪光。

未来,学院将持续深化“大思政”实践课堂建设,不断创新育人载体、优化育人路径,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德、智、体、美、劳的全面发展中,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、锤炼过硬本领,以青春之我、奋斗之我扛起民族复兴重任,成长为可堪大用、能担重任的时代新人。

学工在线

友情链接:  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|  新华网  |  中国铁路网  |  中国政府网  |  杨凌示范区  |  西部网  |  中国大学生在线  |  教育部思政司  |    易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