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农学院 他们“助”定不一般
作者:黄宾 来源:农学院 发布日期:2024-11-19 浏览次数:
“爱,是一种传承,我想接过学长学姐的接力棒,做一名优秀而充满热情的新生领路人。”这是今年7月贾欣在竞选班助时的肺腑之言。班助,一个听起来简单却意义非凡的角色,它不仅是一个头衔,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。在农学院就有这样一群学生,在学术上攀登高峰、在新生服务中无微不至、在躬耕实践中硕果累累,他们是18名“不一般”的2024级新生班主任助理。
学海无涯 风帆正举
遇见光,追逐光,是班助们的不懈追求。
2023年盛夏,来自天南海北的他们带着青涩与懵懂来到美丽的西农校园,遇见了一群朝气蓬勃、满怀热情的学长学姐,正是在这些优秀“前辈”的言传身教下,如同一束束璀璨的光,指引着他们前行的方向,也在他们心中埋下了理想的种子——“我也要像你们一样,成为一名优秀的班助”。
从那时起,他们便开始了自己的蜕变之旅,晨曦初露时,图书馆内留下勤奋的身影,夜幕降临后,实验室中仍回响着探索的脚步声,正是这份对知识的渴求与执着,让他们在学习之路上越走越远,越走越宽。
在近期荣誉称号和国奖评选工作中,18名班助全员获得“优秀大学生、优秀学生干部”称号,10名班助获得国家奖学金、国家励志奖学金,近三分之二的班助学业成绩和素测成绩包揽专业前五。
一年来他们担任过校院部门主要负责人,获得过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一等奖、大学生物理竞赛全国一等奖,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等竞赛荣誉,累计参加过近百次志愿服务活动……他们正如高高扬起的风帆,以努力奋斗乘风破浪驶向未来,成为2024级新生们心中的榜样与灯塔。
无微不至 静待花开
靠近光,成为光,是班助们的初心本源。
“被淋了雨所以特别想给他们撑把伞”“初入校园,新生们需要那一份来自家人般的温暖”,这是18名班助的共同心声,也是他们的行动指南。从车站的迎接,到宿舍的指引,再到入学教育的每一个环节,他们无微不至,默默奉献。
当新生们提着大包小包的行李赶路,满身求学在外的不适感时,班助们总是第一时间伸出援手,不仅帮助新生们搬运行李,更用温暖的话语和贴心的举动,让新生感受到家的温暖;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在军训训练场上时,班助们便已奔前走后,运水、买药、整理物品,为新生提供全方位的保障,在炎炎烈日下汗水与努力共同见证成长足迹;当夜深人静、校园街道空无一人时,班助们依然坚守岗位全程陪护新生就医,用陪伴与关怀为新生送去最真挚的祝福,给予最大的支持和帮助;当期中考试结束、学业困惑接踵而至时,8名班助成为“稷下学堂”学业帮扶小老师,耐心倾听新生的烦恼和困惑,无偿提供学习方法和补习课程,帮助新生找寻学习乐趣和动力……在这个过程中,他们不仅成为新生的依靠,更成为新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,他们相信,只要心中有爱、有责任,就能静待每一朵青春之花绚烂绽放。
躬耕实践 筑梦未来
收获光,散发光,是班助们的共同愿景。
在农学的广阔天地里,每一位农学人都怀揣着一个朴素而伟大的梦想——“让乡间变成一首田园诗”,这届班助将这一梦想深植于心,走出课堂,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农业的热爱与执着。
他们走进田间地头,在小神农多熟种植竞赛活动中,班助们头戴草帽、背着工具,浇水、施肥、除草,他们不畏艰辛,耕耘不辍,用智慧呵护每一颗幼苗成长,深刻理解“一分耕耘,一分收获”的真谛;在玉米高产竞赛活动中,他们全程参与选种、播种、田间管理和采摘收获,班助丁帅文、徐烽纳种植的玉米产量高达1522斤,创学院历史新高。
他们深入农村基层,通过实地查看、问卷调查、访谈交流,深入了解农民需求,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,班助冯衍帅、程江帆连续两年带队参与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,为近百余户村民带去先进的种植知识和育种技术,获得“社会实践先进个人”“社会实践优秀团队”荣誉称号。
此外,班助们深入科研探索,在实验室里育种培土,不断挑战农业未知领域,他们不仅将论文写在田间地头,更在科研探索道路上留下坚实足迹,以实际行动践行农学人的使命与担当,以躬耕实践诠释“诚朴勇毅”的西农校训。